為什么很多大學生甚至研究生跨專業去做程序員呢?
借鑒知乎上一位資深程序員的答案,相信可以為你帶來啟發:
轉行的真實經歷
我是211非CS專業本科,現在碼農,我和別的轉行碼農不一樣,既不是因為喜歡也不是因為錢多,是因為實在沒地方可去了。四年前我在一個省會城市的院校畢業,畢業之后考慮過以下幾個去向:
1、去專業對口的工廠,因為成績不好被嫌棄,簡歷那關都沒過去(聽管就業的老師說的)。
2、應聘保險公司的內勤職位,大夏天穿著廉價不合身的西裝擠在走廊里面,踮著腳尖望向里面,焦急的等待輪到自己面試。后來因為情商低,不會說話,跪在面試環節了。
3、計劃著回老家考公務員,發現垃圾專業只能選三不限,上百人搶一個職位,風險極高。家里窮也不可能讓我長期脫產報班備考。即使考上了工資增長也很慢,無老可啃,房車一輩子無望,遂放棄。
4、應聘售貨員,顏值不高被嫌棄,因為那個便利店旁邊是一個女生很多的學校。
5、面試軟件外包公司的程序員,面試官看了我的作品,問了點基礎知識和語法什么的,叫我第二天來上班,全程不到20分鐘。剛開始實習工資不高,不多不少整整3000塊,發現金,第一次發工資財務遞給我30張毛爺爺的時候我眼淚都快下來了,原來我不是一無是處,原來我可以自食其力。薪水雖然很低,但是卻是我的第一份工作,避免了畢業還要向父母伸手。
四年過去了,薪資就翻了一倍。
現在回頭看我大學同學的畢業去向,除了保研考研的學霸們外,在沒有依靠父母關系情況下收入還過得去的同學,基本都在IT圈里面。
相對而言,這行還算比較公平吧,不太需要裙帶關系,不那么看重學歷,能力足夠的話專業也不重要。
問題的本質
其實這個問題里很多回答的同學都沒搞明白一個問題:根本不是因為沒有學好本專業才去泛互聯網/IT相關專業,甚至不是因為個人的原因,是因為整體的經濟和市場規律,是看不見的手。
很多人原本的專業并沒有那么糟糕,本來就應該是正常經濟形勢下的正常狀態,大多數專業都是如此。而泛互聯網/IT行業,是因為有階段性的紅利,所以在跑道上目前顯著的超過了其他專業,這個階段上車的很多人,都吃到了這個紅利。
至少在當下,在今天,看到這篇文章,如果你還沒有方向,搞不清楚未來自己能做什么,無論你是什么專業,我都建議你向著和互聯網/IT緊密結合的方向/職業上走。幾年前,我就和很多朋友這么說,這些年的紅利,大家都看到了。
至于未來的,都自己把握就好,沒人在乎你去如何選擇。
面對新的機遇,很多人都經歷過四個階段:看不見,看不起,看不懂,來不及。
相信大家小時候都有打游戲被家長罵的經歷,因為都默認打游戲就是壞事,長大就完蛋的認知?,F在看看電競、直播行業,早已突破千億產值,你以為的并不是你以為的。
唯一且核心答案:找到自己的垂直領域,持續精進,終身學習。
你看,當你看到新職業風口已至的時候,已經有這么多人不僅看到了,而且已經開始采取行動學習成長了!所以,你拿什么入行?拿什么和別人PK?
首先必須有自己的競爭力,而永遠學習,終身學習,這就是別人搶不走的競爭力。
如果你想零基礎入門IT行業,往風口上沖,就來華信智原,一線大牛導師精心指導多種互聯網熱門專業,學好技能,拿高薪offer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